此之木

章5生活日常:歪果仁的聊天套路


(图片源于网络)

出国前,中介为我们这批小留学生安排了为期一个月的全英教学。每周三节课,每节课都被固定的几个外教洗脑。那时候上课,我基本上都听懂70%外教讲的内容,剩下的30%就靠感觉猜了。小伙伴们也和我一样说着蹩脚的英语,大家谁也不会嘲笑谁,说得不好也不会觉得害臊。一切都是那么的Perfect!

在美国,和土生土长的老外相处后,我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哑口无言。曾经那谜一般的自信就是一场狂妄自大的无知。和外教学得那些日常用语,除了"How are you","I am fine",其它全部退回去了。

每次去麦当劳,我最喜欢看到大排长龙的景象,排队的人越多越好。只有这样,我才能有充足的时间看菜单,练习套餐的发音。从那时起,我爱上了排队和等待。就算在心里默念了几十遍菜单,当快要轮到我点菜的时候,我的小心脏就像要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学生那样紧张地蹦蹦跳。最后,我还是吞吞吐吐地挤出了最容易读的"Big Mac"套餐。(P.S.番茄酱的英文叫“Ketchup”,千万别说成“Tomato sauce”!别问我怎么知道的。。)

一个学长说看美剧可以提高听力和口语,还跟我推荐了“疯狂主妇”。我每天晚上看两集,只要听到里面的日常用语,就快速拿笔记下来。可到头来还是没把持住,只剩下刷剧了。边听边扫字幕翻译,我竟有一种everything just makes so much sense的错觉!不看字幕翻译时,剧里说的什么完全反应不过来。照这样下去,不仅不能提高我的听力和口语,还浪费了很多时间,果断弃剧。

听外国人唠嗑总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,我的脑电波永远和他们不在同一个频率上。可随便打断人家说话不太好,又不想被别人嘲笑,我就只能靠着演技硬撑。除非我实在听不懂,才会让人家帮忙解释一下,不解释倒好,一解释起来又刷刷地蹦出好多生词,更让我费解。后来,我随身带着翻译通,直接把不懂的词语翻译出来就秒懂了。(那个时候iPhone还没出来,就算出来了也买不起。)

我最怕听到有人问到以"how"开头的问题,可偏偏人们就爱问这样的问题。曾经有一份网络调研指出Youtube和Google上搜索频率最高的词就是“How to”。人们喜欢听到详细的解释,可这并不代表喜欢做详细的解释。像我,连英语都说不利索,怎么应付得来这么复杂问题?碰到这类棘手的问题时,我的反应很慢,因为大脑要想太多东西:

1. 问的问题是什么意思

2. 要是用中文怎么回答

3. 要用哪些零失误的单词(既好读又通俗易懂)

4. 时态!时态!(最令人头疼的地方!)

5. 组成简单句

呆久了,我发现和外国人交流是有固定套路的。大多数情况下,人家只是随口一说,走个形式罢了,我们不必太认真,否则就尴尬了。

 见面打招呼: 

  • How Are You?/How's Going?(最近好吗?)

见面时最经典的开场白就是“How are you”啦。这时,我们就简单地说一句小学英语课本里的经典回复“I am fine/good”就好。如果你最近不太顺利,就来一句“so so”,用不着如实回答(抱怨),这样会让对方无言以对甚至感到反感。人家只是随口问一下,就跟天津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“吃了嘛”一个性质,他们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到底过得好不好或者吃没吃。你过得咋样,除了你爹妈以外没人really care。

  • What's Up?(啥事儿?

"What's up"有两个意思:“近来如何”或者“什么事”。这句话一般在很熟的好友之间比较常说,尤其Man与Man之间使用的频率最高。在健身房,很多肌肉男们见面打招呼就习惯互相击掌(或捶胸)问候:“What's up man?”或“What's up yo?”。听到最多的回复是“No bad! You?”,然后大家呵呵一笑,就各忙各的了。

接电话时,如果是熟人,可以直接问一句"What's up?"(嘛事儿?),这时你不会听到“I am fine”,而是听到对方巴啦啦吧地跟你说正事儿。

  • I miss you so much!(我想死你啦!)

每年春晚,冯巩的经典台词就是:“观众朋友们,我想死你们啦!”在美国,妹子和妹子见面特别喜欢来这么一句,顺便给个大大的拥抱。女孩纸听到"I miss you"自然感到被牵挂的感觉,心里美滋滋的。要是这句话从男神口中蹦出来,估计心里早就被美翻了。

听到对方这么说,就简单回一句:“Miss you,too”。千万别傻了吧唧地反问:“Really?”或“Why?”,这样友谊的小船会秒翻哒,难道人家想你还需要理由么?

 好聚好散: 

  • Have a nice day!(祝你一切愉快。)

离别时,美国人说完拜拜后,还不忘来一句“Have a nice day/weekend/holiday”。这话听起来很有魔力,仿佛这一天都会很顺利。同时,别忘了跟人家回一句“Have a nice day!”

写邮件时,我也习惯在邮件结尾写这句话。虽然不是面对面聊天,但想一想对方读了一堆信息已经很辛苦了,看到这句话,心情至少不会太差。一句不疼不痒的小祝福就能make our day special!

歪果仁比较喜欢吃这一套,和国内朋友唠嗑就用不着这么费事儿了。和他们拜拜后要是来这么一句反而显得很见外,不如来一句“安吧”更贴心。

  • Keep in touch!(保持联系)

大三的时候,我和一名导师每周都会见次面,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。可自从搬到纽约后,我们就只在邮件中联系几次。每封邮件的最后一句话都是“Keep in touch”,但我们已经好几年没联系了。这句话就跟“回聊”一样只是说说罢了,你要是不主动找人家,人家一般也不会主动找你。

 当你对别人聊得话题无感时: 

  • Sounds Great/Perfect/Fantastic!(听起来真赞)

期末最后一天,有个同学跟大家提议考完试大家去打保龄球庆祝一下。好多同学听后都兴奋地回应:“Sounds great!”"Good idea!"。我就纳闷打个保龄球至于这么兴奋么?我提前交完卷子就直接回家了。晚上,我问Angela保龄球打得怎么样?她告诉我大家考完试就直接回家了,没再提这事儿。原来大家瞎激动只是起个哄呀!

"Sounds great"算是个比较普遍的迎合语,就好像朋友说:“哪天有空约饭哦。”我们兴高采烈地应和着“好啊好啊!一定约!”然后呢?就没有然后了。。。

  • That's interesting. (有意思。。)

Chancy特别爱唠嗑,只要一张嘴就刹不住闸了。一次公司聚餐时,她又开始巴拉巴拉地说个不停。坐在她旁边的两个哥们儿光听她一个人吐槽,连饭都吃不上几口,还时不时的来一句:“That's interesting.”

聚餐结束后,一个哥们正好跟我一路,我就问他:“刚才Chancy说什么了,你们聊得这么带劲儿?”

“嗨,她还能说什么?说一些有的没的,无聊死了!”同事苦笑地说。

“啊?不会吧?你不是一直笑笑地说‘interesting’嘛?”

“哦,我只是随口敷衍她罢了。”

原来“Interesting”并不一定是真的interesting啊!后来,我一听到很囧的话题,就会微笑地来一句“That's interesting”。

 需要打断别人时: 

  • I will be with you in a moment.(等下跟你讲)

打客服电话时,最怕听到的就是"I will be with you in a moment"。“a moment”并不是真的一小会儿,而是意味着一场漫长无止境的等待。关键是我不敢轻易离开手机,又没心思干其他事儿,只好乖乖的干等。伴随着电话里优美的音乐旋律,我的心情由期盼到焦急到无奈到心碎,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!好不容易盼到有回复了,结果没说两句又来了一句:“I will be with you in a moment”,我的内心瞬间崩溃!

  • Do you have a minute?(能占用你“一分钟”么?)

一次,我正跟同事讨论一个项目时,老板过来跟我说“Do you have a minute?”我觉得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儿,就跟老板到会议室了。没想到,老板居然找我商量新客户的产品开发。这哪是一分钟就能搞定的?结果,花了我半个多小时才完事儿。回办公室时,同事的脸都等绿了。

老板你能不能靠谱点儿?不是一分钟能搞定的,能不能如实说:“Do you have a couple of minutes?”让我们有个心理准备,也好及时安排一下手头的工作。半小时才能搞定的事却只说“占用一分钟”,这不坑别人么?

 神会罩着大家的: 

  • God bless you.(上帝保佑你)

很多外国人习惯把"God bless you"或“Oh My God”挂在嘴边。最常见的就是只要有人打喷嚏,周围准有人秒回一句:“God bless you.”遇到不顺心的事儿,朋友不知咋安慰,就来一句:“God will bless you”。考试前紧张,教授会轻松地说:“Don't worry. God will bless all of you.”无论遇到啥事儿,老外心里都认为有老天爷罩着,没有过不去的坎儿。


评论(4)
热度(14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喜欢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
我的主博客:
http://chunxuchai.wordpress.com

我的美食博客:
http://weekendfoodieblog.wordpress.com

© 此之木 | Powered by LOFTER